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品牌如若能够在央视展播几秒的广告,对于该品牌而言都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像著名的脑白金广告在央视播出后就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空前瞩目,直到今天,广大消费者都能将这个广告语倒背如流。
21世纪初,随着电视广告的繁荣,造就了像《超级女声》等全国性知名度甚广的选秀节目。此后的电视综艺荧屏上,娃哈哈、康师傅、蒙牛、伊利等饮品类快消品霸屏不断。
再到20年后的今天,短视频、直播带货、内容平台种草营销模式的兴起,品牌营销的模式呈现更趋多样化。
近两年兴起的快消品牌王饱饱以主打网红品牌路线,在小红书各大KOL直播中持续种草推荐,首月就取得200万销量额的开门红。品牌在传统的冠名渠道已经逐渐慢慢过渡到KOL、博主,及类似以下内容为主体的大众消费者聚集的平台。
以往那些呈现“高大上”对于消费者非常遥远的知名品牌,比如洋河梦之蓝、兰蔻、阿玛尼等,也相继出现在近几年风靡起来新型直播带货的直播间…
而那些在90年代已经取得享誉全国甚广的老品牌,也是如此。
1998年,农夫山泉与其他品牌一样,在央视投放了一支“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广告,并凭借着这条广告语,成立两年的农夫山泉打入中国饮料界。
2000年,农夫山泉在中国饮料界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水战”,在当时被称之为饮料界的“南北双雄”的乐百氏和娃哈哈双雄“狙击”之下,提出了“只买天然水,停止生产纯净水”。
此后农夫山泉持续推出了一系列创意营销以及著名的“水仙实验”,并在“水战”营销的成功之后让农夫山泉成为了行业第三。
尝试过传统营销模式甜头的老品牌农夫山泉, 在当下互联网新营销的环境下,却也在尝试着做出改变——营销广告的投放形式、创作模式已然随着消费者的改变而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1. 贴片广告:顺应互联网用户端偏好,创作非常规
众所周知,贴片广告是视频平台的主要广告模式之一,在2015年,农夫山泉曾在优酷上投放过一个推出过一支长达2分钟的贴片广告。
常规的情况下,假如你不是会员,那你就得乖乖地把这2分钟的广告看完。所以,这种形式是不讨用户喜欢的。
农夫山泉的思路就比较清奇:以非常规的创意,添加“非会员也可以5秒后跳过广告”的可选项,反而让更多的用户选择认真看完广告,同时也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的讨论贴中广受用户好评。
而其在互联网中的知名营销案例,可不止于视频平台的广告。
2. 结合当代年轻人表达,创作与年轻人互动内容
在互联网营销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网易云音乐平台抒发自己的表达欲望,农夫山泉看到了年轻人在网络平台上的积极发言后,立马做出了精选30条网易云的音乐文案印在4亿瓶水上。
随后更是借助了网络热播宫廷剧“延禧攻略”“阴阳师”再次出圈,而品牌的广告语“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也成为被广告人在品牌经典营销案例中时不时被讨论到自媒体平台的热搜的现象。
从传统的央视广告到如今联合热门的电视剧、音乐平台等进行跨界营销,内容方式从呈现给消费者看到邀请消费者参与这个过程,在营销模式上已从传统的形式过度到互联网环境下“人人皆可参与内容”。
这个转变的本质,是从“给予消费者内容”到“邀请消费者参与内容互动”——也就是营销环节的改变以及品牌消费者的转变。
综上,相比传统的营销模式,位于终端的用户痛点在互联网新营销方式的加持下,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交网络、智能科技的进步让内容信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同步。所以,假若在一段时间内同质化内容过多的话,消费者往往只会记得第一个,没有人会在意你是否请了级别更高的明星或追加多少倍推广费用。
作为广告主应该利用网络时代的便利、快捷、高覆盖的特性,针对用户人群以绝对同理心的内容来吸引内容传播源。如此内容在用户传播端就可以领先于同类竞品。
——当别人还在想着打造一场声势浩大的品牌营销活动的时候,你已经从用户的角度剖析了用户对于内容的痛点;并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了内容渗透,真正的达到品效合一。
那么当下互联网营销模式下,相对于传统的营销模式,我们了解用户痛点又有什么样新的方式呢?
一、从传统迈向互联网,营销模式以及营销渠道的改变
1. 渠道变化
传统的渠道营销模式可分为大家知名的几个:纸媒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自媒体广告。
但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品牌受众逐渐走向年轻化,电话号码列表 曾经辉煌一时的纸媒广告,电视广告及明星代言等背书模式在当下的互联网新营销中已失去了权威性。
现在一个产品的购买者不会看你是否上过央视或者有过明星代言,他们只在乎是否在某个短视频平台销售过,是否有被某位当红的直播博主推荐过,以及在商品推荐社区小红书中是否火热。
以前备受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渠道背书是央视广告、明星代言,现在是直播博主李佳琦、薇娅。以及产品推荐社群平台小红书、B站。
整个渠道的宣传,已经从权威平台明星核心代言慢慢过度到行业内突出的个人意见领袖,央视广告过度到直播博主,明星代言过度到小红书社群品类大V。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本质,就是互联网络的进步给每一个人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以前一个高大上的广告,距离消费者而言比较远;现在网上比较火的一个产品,隔天就可以在某个直播平台中出现。
纸媒时代,电视广告期间对于大众而言权威刊物是某个报社定期发出的的报刊,以及央视播出的CCTV广告片;现在对于消费者而言,就是直播平台以及以消费者兴起的个人KOL领袖。
由此可见互联网缩短了渠道营销的路径,消费者对于一个产品的好坏可直接到网上购物到达之时就可以知晓;而现在不少品牌营销还是以传统的营销方法来宣传品牌,自然不能达到所谓的品效合一。